劉道憐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
劉道憐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 时间:2025-07-05 08:26:44
劉道憐(368-422),字道鄰,彭城綏裏(今江蘇徐州市)人,南朝宋宗室大臣,宋武帝劉裕仲弟。
劉道連年輕時是國子監學生,徐州刺史謝琰任命他從事史。義熙初年,獲封堂邑太守,調任並州刺史,號左將軍,加散騎常侍。跟隨劉裕征廣固城,得人才慕容超,封竟陵縣公。江陵平定,被封為荊州刺史。劉裕即位,任太尉,封長沙王。永初三年去世,享年五十五,諡號為景,贈太傅。
《宋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十一》
長沙景王劉道憐,宋高祖中弟,初為國子學生。謝琰為徐州刺史,命為從事史。宋高祖攻克京城,進平京邑,劉道憐常留家侍慰太後。桓玄走,大將軍武陵王司馬遵承製,除員外散騎侍郎。尋遷建威將軍、南彭城內史。
政事功績
時北青州刺史劉該反,引索虜為援,清河陽平二郡太守孫全聚眾應之。義熙元年,索虜拓跋�遣偽豫州刺史索度真、大將軍斛斯蘭寇徐州,攻相縣,執钜鹿太守賀申,進圍寧朔將軍羊穆之於彭城;羊穆之告急,劉道憐率眾救之。軍次陵柵,斬孫全。進至彭城,真、蘭退走。道憐率寧遠將軍孟龍符、龍驤將軍孔隆及羊穆之等追,真、蘭走奔相城;又追躡至光水溝,斬劉該,虜眾見殺及赴水死略盡。宋高祖鎮京口,劉道憐進號龍驤將軍,領堂邑郡太守,戍石頭城。明年,加使持節、監征蜀諸軍事,率冠軍將軍劉敬宣等伐譙縱,而文處茂、溫祚據險不得進,故不果行。以義勳封新興縣五等侯。四年,代諸葛長民為並州刺史、義昌太守,將軍、內史如故。猶戍石頭。
時鮮卑侵逼,自彭城以南,民皆保聚,山陽、淮陰諸戍,並不複立。劉道憐請據彭城,以漸修創,朝議以彭城縣遠,使鎮山陽。進號征虜將軍、督淮北軍郡事、北東海太守,並州刺史、義昌太守如故。以破索度真功,封新渝縣男,食邑五百戶。從宋高祖征廣固城,常為軍鋒。及城陷,慕容超將親兵突圍走,劉道憐所部獲之,加使持節,進號左將軍。七年,解並州,加北徐州刺史,移鎮彭城。八年,宋高祖伐劉毅,征為都督袞青二州晉陵京口淮南諸郡軍事、兗青二州刺史,持節、將軍、太守如故,還鎮京口。九年,甲仗五十人入殿。以廣固城功,改封竟陵縣公,食邑千戶。減先封戶邑之半,以賜次子劉義宗。十年,進號中軍將軍,加散騎常侍,給鼓吹一部。明年,討司馬休之,劉道憐監留府事,甲仗百人入殿。江陵平定,以為都督荊湘益秦寧梁雍七州諸軍事、驃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鎮護南蠻校尉、荊州刺史,持節,常侍如故。北府文武悉配之。道憐素無才能,言音甚楚,舉止施為,多諸鄙拙。宋高祖雖遣將軍佐輔之,而貪縱過甚,畜聚財貨,常若不足,去鎮之日,府庫為之空虛。
冊封王爵
宋高祖平定三秦,方思外略,征道憐還為侍中、都督徐兗青三州揚州之晉陵諸軍事、守尚書令、徐袞二州刺史,持節、將軍如故。元熙元年,解尚書令,進位司空,出鎮京口。宋高祖受禪,進位太尉,封長沙王,食邑五千戶,持節、侍中、都督、刺史如故。永初二年朝正,入住殿省。先是,廬陵王劉義真為揚州刺史,蕭太後謂上曰:“劉道憐。汝布衣兄弟,故宜為揚州。”上曰:“寄奴於道憐豈有所惜。揚州,根本所寄,事務至多,非道憐所了。”太後曰:“道憐年出五十,豈當不如汝十歲兒邪?”上曰:“車士雖為刺史,事無大小,悉由寄奴。道憐年長,不親其事,於聽望不足。”太後乃無言。車士,劉義真小字也。
三年春,宋高祖不豫,加班劍三十人。劉道憐入朝,留司馬陸仲元居守,刁逵子刁彌為亡命,率數十人入京城,陸仲元擊斬之。先是,府中陳犭屯告彌有異謀,至是賜錢二十萬,除縣令。五月,宮車晏駕,劉道憐疾患不堪臨喪。六月,薨,年五十五,追贈太傅,持節、侍中、都督、刺史如故。祭禮依晉太宰安平王(司馬孚)故事,鸞輅九旒,黃屋左纛,��挽歌二部,前後部羽葆、鼓吹,虎賁班劍百人。
太祖元嘉九年,詔曰:“古者明王經國,司勳有典,平章以馭德刑,班瑞以疇功烈,銘徽庸於鼎彝,配�祀於清廟。是以從饗先王,義存商誥,祭於大蒸,禮著周典。自漢迄晉,世崇其文,王猷既昭,幽顯鹹秩。先皇經緯天地,撥亂受終,駿命爰集,光宅區宇。雖聖明淵運,三靈允協,抑亦股肱翼亮之勤,祈父宣力之效。故使持節、侍中、都督南徐兗二州揚州之晉陵京口諸軍事、太傅、南徐兗二州刺史長沙景王(劉道憐),故侍中、大司馬臨川烈武王(劉道規),故司徒南康文宣公劉穆之,侍中、衛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錄尚書事、揚州刺史華容縣開國公王弘,使持節、散常侍、都督江州豫州西陽新蔡晉熙四郡軍事、征南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江州刺史永修縣開國公檀道濟,故左將軍、青州刺史龍陽縣開國侯王鎮惡,或履道廣流,秉德衝邈,或雅量高劭,風鑒明遠,或識唯知正,才略開邁,鹹文德以熙帝載,武功以隆景業,固以侔蹤姬旦,方軌伊邵者矣。朕以寡德,纂戎鴻緒,每惟道勳,思遵令典,而大常未銘,從祀尚闕,鑒寐欽屬,永言深懷。便宜敬是前式,憲茲嘉禮,勒功天府,配祭廟庭,俾示徽章,垂美長世,茂績遠猷,永傳不朽。”
軼事典故
劉道憐,宋武帝劉裕的同父異母弟。劉道憐親生母親是劉裕的繼母蕭氏。劉裕稱宋王以後,便尊蕭氏為太妃,對她非常孝順。劉道憐這個人也曾經跟著劉裕南征北戰,也立過一些功勞。有一年,劉裕辭掉了揚州刺史的職務,讓他兒子劉義真接任了揚州刺史,鎮守石頭城,這一年劉義真才14歲。其實劉道憐非常想做揚州刺史,但又不好意思和哥哥開口要官,於是就求母親蕭氏幫他說情。這一天,劉裕去見蕭氏,蕭氏就和劉裕說:“你兄弟道憐和你同甘共苦、出生入死,也立有戰功,可以讓他做揚州刺史。”劉裕非常了解自己的這個弟弟,知道他雖然追隨自己轉戰南北,也有戰功。但是呢,他為人蠢笨,才幹平庸,還有一個貪婪放縱的毛病,根本做不了揚州刺史這個要職。當時劉裕已經開始準備奪取晉室江山,揚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,自然不敢交給劉道憐去管,所以,他就和蕭氏說:“揚州這是一個緊要的地方,和我的前程命運關係甚大,而且這裏要務繁多,我擔心道憐勝任不了。”蕭太妃一聽一臉的不高興,問道:“五十多歲的劉道憐,難道還比不上十幾歲的劉義真嗎?”劉裕又解釋道:“義真雖然去做了刺史,但是無論大事小事,都是由我作主的。劉道憐已經是大人了,如果和劉義真一樣,什麽也都讓我作主,隻怕影響不好吧。如果讓他自己作主,又怕他勝任不了。所以,無論是為國考慮,還是為道憐著想,他都不適合去做揚州刺史,望母親見諒。”蕭太妃這時也無話可說,隻好作罷了。
家族成員
劉道憐六子:劉義欣嗣、劉義慶、劉義融、劉義宗、義賓、義綦。
人物關係:
劉道憐(368-422),字道鄰,彭城綏裏(今江蘇徐州市)人,南朝宋宗室大臣,宋武帝劉裕仲弟。
劉道連年輕時是國子監學生,徐州刺史謝琰任命他從事史。義熙初年,獲封堂邑太守,調任並州刺史,號左將軍,加散騎常侍。跟隨劉裕征廣固城,得人才慕容超,封竟陵縣公。江陵平定,被封為荊州刺史。劉裕即位,任太尉,封長沙王。永初三年去世,享年五十五,諡號為景,贈太傅。
《宋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十一》
長沙景王劉道憐,宋高祖中弟,初為國子學生。謝琰為徐州刺史,命為從事史。宋高祖攻克京城,進平京邑,劉道憐常留家侍慰太後。桓玄走,大將軍武陵王司馬遵承製,除員外散騎侍郎。尋遷建威將軍、南彭城內史。
政事功績
時北青州刺史劉該反,引索虜為援,清河陽平二郡太守孫全聚眾應之。義熙元年,索虜拓跋�遣偽豫州刺史索度真、大將軍斛斯蘭寇徐州,攻相縣,執钜鹿太守賀申,進圍寧朔將軍羊穆之於彭城;羊穆之告急,劉道憐率眾救之。軍次陵柵,斬孫全。進至彭城,真、蘭退走。道憐率寧遠將軍孟龍符、龍驤將軍孔隆及羊穆之等追,真、蘭走奔相城;又追躡至光水溝,斬劉該,虜眾見殺及赴水死略盡。宋高祖鎮京口,劉道憐進號龍驤將軍,領堂邑郡太守,戍石頭城。明年,加使持節、監征蜀諸軍事,率冠軍將軍劉敬宣等伐譙縱,而文處茂、溫祚據險不得進,故不果行。以義勳封新興縣五等侯。四年,代諸葛長民為並州刺史、義昌太守,將軍、內史如故。猶戍石頭。
時鮮卑侵逼,自彭城以南,民皆保聚,山陽、淮陰諸戍,並不複立。劉道憐請據彭城,以漸修創,朝議以彭城縣遠,使鎮山陽。進號征虜將軍、督淮北軍郡事、北東海太守,並州刺史、義昌太守如故。以破索度真功,封新渝縣男,食邑五百戶。從宋高祖征廣固城,常為軍鋒。及城陷,慕容超將親兵突圍走,劉道憐所部獲之,加使持節,進號左將軍。七年,解並州,加北徐州刺史,移鎮彭城。八年,宋高祖伐劉毅,征為都督袞青二州晉陵京口淮南諸郡軍事、兗青二州刺史,持節、將軍、太守如故,還鎮京口。九年,甲仗五十人入殿。以廣固城功,改封竟陵縣公,食邑千戶。減先封戶邑之半,以賜次子劉義宗。十年,進號中軍將軍,加散騎常侍,給鼓吹一部。明年,討司馬休之,劉道憐監留府事,甲仗百人入殿。江陵平定,以為都督荊湘益秦寧梁雍七州諸軍事、驃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鎮護南蠻校尉、荊州刺史,持節,常侍如故。北府文武悉配之。道憐素無才能,言音甚楚,舉止施為,多諸鄙拙。宋高祖雖遣將軍佐輔之,而貪縱過甚,畜聚財貨,常若不足,去鎮之日,府庫為之空虛。
冊封王爵
宋高祖平定三秦,方思外略,征道憐還為侍中、都督徐兗青三州揚州之晉陵諸軍事、守尚書令、徐袞二州刺史,持節、將軍如故。元熙元年,解尚書令,進位司空,出鎮京口。宋高祖受禪,進位太尉,封長沙王,食邑五千戶,持節、侍中、都督、刺史如故。永初二年朝正,入住殿省。先是,廬陵王劉義真為揚州刺史,蕭太後謂上曰:“劉道憐。汝布衣兄弟,故宜為揚州。”上曰:“寄奴於道憐豈有所惜。揚州,根本所寄,事務至多,非道憐所了。”太後曰:“道憐年出五十,豈當不如汝十歲兒邪?”上曰:“車士雖為刺史,事無大小,悉由寄奴。道憐年長,不親其事,於聽望不足。”太後乃無言。車士,劉義真小字也。
三年春,宋高祖不豫,加班劍三十人。劉道憐入朝,留司馬陸仲元居守,刁逵子刁彌為亡命,率數十人入京城,陸仲元擊斬之。先是,府中陳犭屯告彌有異謀,至是賜錢二十萬,除縣令。五月,宮車晏駕,劉道憐疾患不堪臨喪。六月,薨,年五十五,追贈太傅,持節、侍中、都督、刺史如故。祭禮依晉太宰安平王(司馬孚)故事,鸞輅九旒,黃屋左纛,��挽歌二部,前後部羽葆、鼓吹,虎賁班劍百人。
太祖元嘉九年,詔曰:“古者明王經國,司勳有典,平章以馭德刑,班瑞以疇功烈,銘徽庸於鼎彝,配�祀於清廟。是以從饗先王,義存商誥,祭於大蒸,禮著周典。自漢迄晉,世崇其文,王猷既昭,幽顯鹹秩。先皇經緯天地,撥亂受終,駿命爰集,光宅區宇。雖聖明淵運,三靈允協,抑亦股肱翼亮之勤,祈父宣力之效。故使持節、侍中、都督南徐兗二州揚州之晉陵京口諸軍事、太傅、南徐兗二州刺史長沙景王(劉道憐),故侍中、大司馬臨川烈武王(劉道規),故司徒南康文宣公劉穆之,侍中、衛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錄尚書事、揚州刺史華容縣開國公王弘,使持節、散常侍、都督江州豫州西陽新蔡晉熙四郡軍事、征南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江州刺史永修縣開國公檀道濟,故左將軍、青州刺史龍陽縣開國侯王鎮惡,或履道廣流,秉德衝邈,或雅量高劭,風鑒明遠,或識唯知正,才略開邁,鹹文德以熙帝載,武功以隆景業,固以侔蹤姬旦,方軌伊邵者矣。朕以寡德,纂戎鴻緒,每惟道勳,思遵令典,而大常未銘,從祀尚闕,鑒寐欽屬,永言深懷。便宜敬是前式,憲茲嘉禮,勒功天府,配祭廟庭,俾示徽章,垂美長世,茂績遠猷,永傳不朽。”
軼事典故
劉道憐,宋武帝劉裕的同父異母弟。劉道憐親生母親是劉裕的繼母蕭氏。劉裕稱宋王以後,便尊蕭氏為太妃,對她非常孝順。劉道憐這個人也曾經跟著劉裕南征北戰,也立過一些功勞。有一年,劉裕辭掉了揚州刺史的職務,讓他兒子劉義真接任了揚州刺史,鎮守石頭城,這一年劉義真才14歲。其實劉道憐非常想做揚州刺史,但又不好意思和哥哥開口要官,於是就求母親蕭氏幫他說情。這一天,劉裕去見蕭氏,蕭氏就和劉裕說:“你兄弟道憐和你同甘共苦、出生入死,也立有戰功,可以讓他做揚州刺史。”劉裕非常了解自己的這個弟弟,知道他雖然追隨自己轉戰南北,也有戰功。但是呢,他為人蠢笨,才幹平庸,還有一個貪婪放縱的毛病,根本做不了揚州刺史這個要職。當時劉裕已經開始準備奪取晉室江山,揚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,自然不敢交給劉道憐去管,所以,他就和蕭氏說:“揚州這是一個緊要的地方,和我的前程命運關係甚大,而且這裏要務繁多,我擔心道憐勝任不了。”蕭太妃一聽一臉的不高興,問道:“五十多歲的劉道憐,難道還比不上十幾歲的劉義真嗎?”劉裕又解釋道:“義真雖然去做了刺史,但是無論大事小事,都是由我作主的。劉道憐已經是大人了,如果和劉義真一樣,什麽也都讓我作主,隻怕影響不好吧。如果讓他自己作主,又怕他勝任不了。所以,無論是為國考慮,還是為道憐著想,他都不適合去做揚州刺史,望母親見諒。”蕭太妃這時也無話可說,隻好作罷了。
家族成員
劉道憐六子:劉義欣嗣、劉義慶、劉義融、劉義宗、義賓、義綦。
人物關係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同年(公元368年)出生的名人:

同年(公元422年)去世的名人:

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